庸现
一个门:秃头戈女2013
艺术家:玛丽 • 包麦斯特(MaryBauermeister 德国),芬妮, 清水惠美(日本),李心沫,蓝镜 ,麦子,安德娅 • 塔尔(Andrea Thal 瑞士),女权主义行动派
展期:2013年5月25日— 6月16日
策展人:庸现
展览主办:杂家,秃头戈女,I O Cultural Networkt. e. V.
“秃头戈女”
2012年3月3日由庸现策划的“秃头戈女—肖鲁,李心沫,蓝镜联展”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与国内许多女性展览不同的是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女权”,引来了众多的争议和讨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改变中国性别歧视的社会现实和可持续性地实现女权主义的思想启蒙,“秃头戈女”将以艺术的方式创建女权思想的传播平台,致力于前沿的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并联手在京的意大利杂家空间向国际推介中国的先锋女性主义艺术,同时将国际上具有影响的女性主义艺术家介绍到中国。
“一个门”
女权主义思想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思想贡献,它使人类重新认识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它标志着沉睡的人类的一半的人的醒来,并且发挥她们的力量来参与到人类文明的推进。所以女权主义思想是一个殿堂,只有进入它的门,才可能拥有不同的生活。而这个门恰恰是女性自我的觉醒,所以”一个门“正是指代女性自己,将自己打开,也就是打开女权主义——那是一门教女性如何独立,自由的哲学。女权从自我开始。它的发生与发展到今天,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作为有着明确女权主义意识的秃头戈女联手杂家打开一个门,邀请国外与国内的艺术家们建立女性艺术的平台,同过她们亲历的独特视角,对话,交流走出小“我”,发现自己,了解世界,进入“我们”这个大门。
杂家空间与秃头戈女合作2013年开始计划持续四到五年的新项目。项目关注中国女性主义的状况及女性主义在西方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项目每年将邀请一位国际女性主义艺术家来访,并与“秃头戈女”(中国先锋女性主义艺术家)进行互动,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艺术,论坛等形式展开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家与西方的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对话。用艺术语言展开深度的交流与精神的碰撞。以艺术家为媒介,探讨中国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的共性与区别,以及女性主义中国社会生态中的存在状态,探讨女性主义思想的内含和意义,以及她在中国落地和萌芽的可能性。
艺术越界与女性
本次选择西方女权主义先驱包麦斯特,她生活的年代是西方第二波女权运动之前,她以独立的精神和反叛的个性,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成为激浪派的创始者,从音乐到装置,她尝试着艺术的种种越界。与包麦斯特进行女权艺术对话的是中国的几位艺术家,她们分属不同的领域,有中国擅长人声实验音乐人芬妮。她歌唱衰老与赘肉,表现出很强的女权意识。麦子是女权行动派成员,她以自身的言行传播女权思想和意识。此外,长年旅居中国,充满世界公民意识的日本艺术家清水惠美将以她特有的艺术语言展现亚洲女性主义艺术的不同的视野,有丰富女性主义艺术经验的瑞士艺术家兼策展Andrea Thal 带来欧洲当下女性主义艺术的反思与对话。
作为艺术家的“秃头戈女”发起人蓝镜,李心沫也不以通常的艺术表现形式参加本次活动,而是做跨越艺术边界的尝试。此次艺术活动试图突破常规的展览模式,以包麦斯特,清水惠美,Andrea Thal为历史和国际的横轴,借用激浪“反艺术”元素,以女权行动派的抗议行动为纵轴,整合音乐,诗歌,绘画,摄影,讨论做跨界艺术。“秃头戈女- 一个门”是女权国际横轴与国内纵轴跨时空,跨文化的融合,是探索女性主义艺术的前沿性和当下性的平台。活动突出现场性与空间感,形式多元化,非常规化,非文本,强调实验性,现场性与持续性,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女权思想,共同争取中国女性的出场。
艺术的越界是本次活动的艺术主题,而围绕的核心议题是关于女性的自觉,在这些作品中会体现出女性自我觉醒的意识。女性自觉也是将本次活动引向深处的一个议题。真正的艺术创造,来源于自我的觉知,女性主义艺术的开始也必将开始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女性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意识,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女性的解放。所以女性的解放首先是自我解放,是对自我存在和价值的肯定和争取。更为重要的是将这种独立精神运用到艺术的创造活动,用艺术彰显自我的存在和意义。
“秃头戈女”从一个展览演变为一个理念,成为推动中国先锋女性主义艺术发展的基地,创办“秃头戈女”网站,作为中国女艺术家发声的出口和媒介。它标识着中国具有独立和自由精神的先锋女性主义艺术的公开出场。
"秃头戈女艺术"崇尚独立之精神,相信艺术干预社会文化的力量,倡导女性主义艺术的先锋性,行动性,在场性,精神性,独立性。 “思想”是“秃头戈女”的武器,社会,政治,文化是“秃头戈女”的战场。
玛丽•包麦斯特简介:
1934年9月7日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人类学和遗传学教授家庭。1954年至1956年包麦斯特就读于萨尔布吕肯工艺美术学院, 1956年成为科隆自由艺术家。1960从巴黎返回科隆后,她在Lintgasse28号租顶层作为艺术工作室。从1960年3月开始,包麦斯特开始在自己工作室举办音乐会,展览,行为艺术”。这些文化活动为后来对当代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激浪艺术运动拉开了序幕。当时重要的前卫诗人,作曲家和视觉艺术家,如乔治•马库那斯(Maciunas),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福斯泰尔(Vostel)、汉斯• 郝尔姆斯、大卫• 都铎、当代艺术鼻祖约翰• 凯奇,包装艺术家克里斯托、乔治 •布莱希特和白南准都是她工作室的常客。玛丽•包麦斯特为这些当时还不出名的艺术家举办了多场当时非常出格的“ 新音乐”、朗诵会、行为艺术,为他们艺术自由表达提供了的第一次机会。
作为开创激浪艺术第一位女性艺术家,包麦斯特的艺术生涯充满传奇色彩。同时,她与施托克豪森的婚姻、智残儿女、创建艺术公社等创举都使她成为当代女性主义艺术和女权先锋经典。
策展人简介:
庸现(Juan Xu)出生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先后在杜塞尔多夫和历史悠久的图平根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和艺术史,2002年在激浪艺术发源地威斯巴登参加艺术“激浪”艺术协会。主要方向从事“激浪”和激浪相关的艺术研究以及艺术与科学,宗教跨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博伊斯和科学与灵性的关系,并联合策划将在央美举行的“社会雕塑”- 博伊斯在中国“展。与此同时, 她还特别关注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和女权,并于2012年策划了引起争议的北京伊比利亚的“秃头戈女”展。庸现还担任中德艺术文化交流协会 I O Cultural Network e. V. 主席以及法兰克福“动感中国”(China-in-Motion)电影节艺术总监。
芬妮简介:
西安人,跨界实验声音艺术家。芬妮5岁开始登台表演,曾被当作“神童”进入陝西省交響樂團合唱隊。1998年她走出體制開始組建自己的樂隊“poor kids", 同时开始了即兴实验现场的演出。2002年6月又來北京,与法国,加拿大,英国朋友组建了乐队《东方迷香》。2011年參加了音樂人左小詛咒的兩張專輯“你知道對方在那一邊”和“廟會之旅”,“同年為國內獨立電影創作音乐。
2012年 创立:《声音雕塑工作站》致力于跨界实验声音艺术的现场即兴演出,和不同的中外實驗音樂人和艺术家跨越不同的领域做多种不同的音乐和艺术尝试,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另辟蹊径,开发右脑的听觉革命。
李心沫简介:
李心沫黑龙江人,是70年代末期出生, 毕业于天津美院,是近年比较活跃的当代女艺术家。她的创作涉及到性别,民族,环境,国家政治等一系列问题。创作以行为,影像为主要媒介。其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充满视觉的张力和心灵的震撼。她的思想受到法国哲学家雷维纳斯,和中国哲学的影响,把“我即他人(众生)”作为创作的基点,常常表现痛苦,死亡等主题。她的作品充满一种悲而不伤的气息。同时,李心沫又是一位女性主义批评家,她主张后女性主义艺术观点,认为当代女性应该跨越性别,关注除去身体之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存在。她的作品也恰是她的理论的实践。
李心沫简介:
清水惠美毕业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获中央美院摄影硕士学位。她关注生态,女性,反核等主题,并以身体为媒介,从事行为,绘画,摄影,影像等跨界艺术创作,多次参加国际行为艺术节。同时,她也经常参与 “舞踏”工作坊的演出,并作为策展人参与了艺术作品“Underconstruction(建设中)-行为速写系列”的创作。她是跨媒介,跨文化,视野博大的艺术践行者。
蓝镜简介:
蓝镜(Lan Jiny): 出生于中国辽宁岫岩县,毕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第二专业研究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移居德国,“没有女权的社会肯定也没有人权,弱势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本身就是人权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主义艺术家蓝镜在反驳某人权主义艺术家时所说的一句名言。近年来活跃在德国艺术界的华裔女艺术家蓝镜以其独特尖锐的文化批评和社会批判是海外先锋女性主义家的代表。
安德娅 •塔尔(Andrea Thal )简介:
安德娅 •塔尔生于瑞士苏黎世,曾在苏黎世和伦敦学习摄影和艺术,并任教于不同的艺术学校。她在从事于展览,出版和艺术家制作等文化领域的同时还写话剧剧本,举办如研讨会,讲座和讨论。 她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后)朋克音乐,女权主义者,女同性恋者和酷儿艺术史。2005年以来,她的艺术方向已逐渐转化为跨学科的策展工作。近年来她一直在苏黎世经营的项目空间莱斯Les Complices,曾2011年策划威尼斯双年展瑞士馆前的“咀嚼的风景”的外围展。
麦子简介:
麦子80年代末出生于北京,曾就学于西安,是中国“女权行动派”的倡导者。2012年2月,麦子和其她女权积极分子在北京,广州等地一起策划和发起“占领男厕所”以及以“爱不是暴力的借口”为主题的“带血的婚纱”等活动。这些街头行为艺术活动引发了媒体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北京。代表作《球池》以其独特的个性语言曾参加 “墨非墨—当代水墨展”巡展欧美,作品通过儿童游戏探索人类成长,以游戏中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表现卡夫卡、梦露、毛泽东、斯大林、欲仁等16个形象,展现并预示未知的创造力与破坏力,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赋予一种艺术创想,并隐含着一位母亲的情感,这种情感成为她职业画家生涯的渊源。
|